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ENGLISH
  加盟热线:400 021 5919
 
 
 
中风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风介绍

脑卒中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脑卒中?

    答:脑卒中广义上指血供异常所引起的任何脑组织损伤。脑卒中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与受累脑血管的血供区域一致。但出现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时,如心跳骤停引起的全脑缺血,则不属于脑卒中的范畴。
 
2.脑卒中都有哪些名称?
    答:脑卒中名称很多,如“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患者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都是一个病。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中医把这类病称为“中风”。由于这种病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西医则把它称为“脑血管病”。
 
3.脑卒中分哪几类?
    答: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1)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血凝块堵塞脑血管而发病。
(2)脑栓塞,可由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 TIA,又叫小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可逆性、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多数 TIA 发作持续时间小于 1 小时。
传统的 TIA 定义为症状和体征在 24 小时内消失,不留后遗症。
TIA 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应引起高度重视。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4.脑卒中发病率为什么居高不下?
    答: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上存有许多误区,如膳食、运动、嗜好等方面。这也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具有的危险因素。另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都可以诱发脑卒中,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统称为生活行为方式病。它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健康影响重大。同时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习以为常,许多人并不觉得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有多重要。所以,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隐形杀手”。另外,某些常见的器质性病变如心脏卵圆孔未闭、房颤,也可以引发脑卒中。
 
5.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答案是肯定的。
    大部分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发生后,在 3 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包括溶栓治疗在内的有效的救治措施,能够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在我国只有不到 2% 的患者能够及时到达医院并接受溶栓治疗。
 
6.预防脑卒中从什么时间开始?
    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预防脑卒中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主要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高糖饮食导致肥胖有关。 
    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一生的健康极为有益。
 
7.什么是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答: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积极主动的控制各种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所谓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有脑卒中症状或已发生卒中的患者而言,这些人需要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此时除了继续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干预以预防再发。
 
文章来源网络
 
0
浏览数:1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