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动脉硬化性或高血压性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或栓塞所引起。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
(1)脑血管形态结构受损;(2)血液动力学异常;(3)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滞度增加。

缺血的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缺血区的半暗带区的血流及氧的供应,控制脑水肿,防治并发症。
近几年,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应用,国内外对脑血管病信息进行寻找,评价。通过循环医学的荟萃分析评价,目前只有4种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有肯定的疗效,那就是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病人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CS) 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咨询热线:400-021-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