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的危害有哪些?脑卒中,即脑中风,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
易中风人群
1、疲劳与精神紧张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人,大脑过度劳累,如工作到深夜、睡眠不足,应酬频繁,旅途劳累,看电视时间过长,都可能会导致中风的发生。
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增多,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加速动脉硬化和促进血栓形成,成为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
2、情绪与性格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有的中老年人平时性情暴躁,而且在情绪激动与暴躁发作时发生中风,这是因为暴躁时血中儿茶酚胺增多,血压升高,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与中风的发生有一定的关氛中风与冠心病患者的性格特征非常相似,表现为:个性好强,容易激动,遇事急躁,难以自抑,过分自负,情绪紧张或者爱生闷气,思虑过多,个性怪僻,不听劝告。也有人将性格分为急躁型、忍耐型和中间型三型。研究发现,急躁型中老年人患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s倍。
3、吸烟
吸烟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吸烟1~20支者,比不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大3·3倍,每天吸20支烟以上,比不吸烟者大5·6倍。30~40岁吸烟者,脑梗塞的发病比不吸烟者高5倍;50~60岁吸烟者脑梗塞比不吸烟者高3倍。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人,发生中风的机会也就越多。
烟草中含有100多种有害物质,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可以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尼古丁可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血液粘稠,血流缓,慢,血小板集,为中风创造了条件。
4、饮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对人体各种组织细胞都有损害,饮酒过多使胆固醇增加,促进动脉硬化。长期嗜酒的人,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过量饮酒者,由于血压突然上升,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在申风患者中,长期饮酒者是一般中老年人的2一3倍。
5、肥胖
俗话说:“胖人多中风。”因为肥胖的中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常合并高脂血症,所以也容易发生中风。
中风的危害
1、血压升高
高血压者易发生出血性中风。在我刚b方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高,所以中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高。因为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推大脑内形成许多囊状动脉血管瘤,一旦血压波动,血管瘤破裂,就发生脑出血。
血压高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血压过低也不利于申风的预防。在动脉硬化时,如果血压过低,大脑灌注压也氏,血流缓慢,血粘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脑缺血和脑梗塞。所以在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时不能过快、过低。
2、冠心病、心房纤颤
冠心病与中风的共同病变基础尼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爪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排血量减少,B茵灌注压降低,静脉压增高,血液淤滞,故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脑梗塞。
统计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比正常人高出5倍。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关系更为密切,中风常发生在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头2个月内扰其是头1个月内。
心房纤颤时迸人心房血流紊乱,容易形成附壁血栓,b肌梗死室壁瘤者也易在心室内形成血栓,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10%~30%的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40岁以上糖尿病患色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比正常人多1倍,中风的发生率比无糖尿病者多5倍,糖尿病中风患者死亡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中风患者的2倍多。糖尿病患者并发中风者,脑梗塞比脑出血多,中小梗塞又比大面积梗塞多,且以多发性梗塞居多。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中风呢?根本原因在于代谢紊乱或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脂肪大量分解为甘油三酷和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合成旺盛,血中胆固醇大量增加,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高血糖及糖尿病代谢紊乱所造成的高脂血症可损伤血管,促进动脉硬化发生,而动脉硬化正是中风发病最为重要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常呈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性和粘度增高,血小板粘附与聚集性增高,这些都是易形成脑血栓的因素,为中风的发病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