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其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由于在动脉内膜上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受累器官的病象为主。
【病因和发病情况】 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感因素。
主要的危险因素为:
一、性别、年龄: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异常: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三、吸烟: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四、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
五、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次要的危险因素有:
1、肥胖;
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
3、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
4、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此种情况家族;
5、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
近年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
1、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2、 胰岛素抵抗增强;
3、 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
4、 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象。
一、一般表现:可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和晕厥等症状。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态等。
三、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四、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动脉较多见,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防治】
一、一般防治措施:
1)合理的膳食
1.1,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一般以20~24为正常范围,可供参考。
1.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
1.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极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
1.4,已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2)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3)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4)提倡不吸烟,不饮酒
二、血液净化技术治疗
JX-DELP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能有效的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LDL-C,Lp(a),ApoA,ApoB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控。无药物代谢所致肝肾毒副作用, 与其它治疗系统比较,对血浆仅进行纯物理吸附过滤,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保持血液自然特性。作用迅速,短时间内可观察到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DELP血液净化技术疏通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效果明显,治疗安全可控,无药物代谢所致肝肾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好,操作简便,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治疗,患者依从性佳。
咨询热线:400-021-5919